在无人集装箱船自主穿梭的港口,在承担火箭发射的船舶甲板上配资网上开户,一股源自青岛的科技力量正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端海洋装备的格局。成立于2016年的青岛博瑞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自主创新之锚,定航深海科技未来,突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技术,参与了“智飞”号、“东方航天港”号等国家级重大工程,打造出船舶动力定位领域的国产“定海神针”。
自主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海洋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博瑞斯自成立之初便将创新刻入企业基因,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在研发团队建设上,博瑞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组建了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的核心技术团队,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超70%。这支“智囊团”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技术输出,更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博瑞斯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8项,形成了覆盖船舶自动化、航行控制、船岸信息一体化等领域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青岛博瑞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要落地到重大工程中,博瑞斯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先后参与了全球首发国内研制智能无人集装箱船“智飞”号、国内首艘海上卫星发射船“东方航天港”等国家级典型示范工程。其中,“智飞”号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无人船舶,其自动化航行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船舶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而“东方航天港”项目中,博瑞斯的船岸信息一体化系统犹如“定海神针”,为海上卫星发射的精准调度与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工作人员演示操纵过程
为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博瑞斯在崂山区打造了现代化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生产、装配基地。该基地的落成,不仅填补了山东省在高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领域的空白,更聚焦于复杂海况下海工作业船舶与风电运维船的特殊需求,显著提升了船舶作业的可靠性、安全性与作业效率,有效延长了可作业时间窗口。据悉,基地具备年产不低于25船套的系统产能,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8000万元。基地的角色已超越传统工厂,是赋能整个产业链的生态节点,作为技术辐射源与人才磁极,将强力驱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
跨界合作,从海洋到航天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学科的交叉与产业的边界。博瑞斯并未将自身局限于传统的船舶领域,而是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跨界合作,将其在海洋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赋能至更广阔的天地,开拓出一片“海洋+”的崭新蓝海。
博瑞斯的跨界战略在6月中下旬取得关键进展,接连出现两项标志性合作。6月18日,来自商业航天企业北京星际荣耀与航运合作方浙江太和航运的领导与专家团队访问博瑞斯,全程参与其动力定位系统及远程遥控设备的工厂验收测试。双方围绕“海洋自动化技术在商业航天回收中的应用”这一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博瑞斯基于在“东方航天港”号项目中积累的技术经验,针对火箭回收船在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复杂海况作业中的特殊需求,提出了专业化定制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标志着博瑞斯的技术应用场景实现从海洋向航天领域的跨越,为商业航天产业注入了海洋科技的新动能。
船舶综控系统全方位解决方案
次日,博瑞斯与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协同,共同探索“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的产业融合新模式。双方将聚焦于海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大数据平台构建与联合科研攻关,旨在融合博瑞斯在自动化控制和智能系统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实科技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丰富经验,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海洋工程装备,并构建先进的智能运维平台。博瑞斯总经理孝卫峰表示,此次战略协同将释放巨大动能,共同推动中国海洋装备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此类“强强联合”有效强化了本地产业链的协同效能,显著提升了山东海洋装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在此推动下,博瑞斯持续深化跨界合作,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跨行业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跃升。这一转型不仅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疆域,更在技术的交叉融合中催生出新的创新增长点,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驶向深蓝,底气何来?站在当下的高点上,博瑞斯已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深蓝海域。企业的愿景早已超越自身成长的范畴,而是着眼于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区域海洋科技生态的整体繁荣,并在全球高端海洋装备格局中赢得重要话语权。
博瑞斯展厅
面向未来,博瑞斯已规划清晰的战略路径。一是坚持技术创新为根。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智能航行系统、船岸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方向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海洋装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二是深化产业协同为本。依托崂山基地,博瑞斯将更积极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伙伴、高校及科研院所,共筑一个开放、共赢的技术生态圈,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三是加速市场拓展为翼。公司将聚焦国内外深远海开发、海上新能源、智慧航运等重大需求,推动其国产自主品牌的高端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从国内替代走向国际竞争。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苏桐 钟迎雪)
红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